|
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轴心期时代,那这样一本书,它是的内容是由文字和符号组成的,这就是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一本书是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国科学史上,只有一本书对人文和科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就是《周易》。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用源头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易经》不仅仅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旋律和中华文化的聚焦点!
《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也是中华文化进程的三部曲,是中华文明进行曲中的三个乐章。它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易学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史。
我认为《易经》、《易传》、“易学”构成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而“易学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易道”。
“易道”是宇宙生命的本体理念与生成结构,是开物成务、彰往察来、弥纶三才的大规律、大法则,是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易道”构成了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决定了中华文化的面貌、特征和总体走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促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和风俗习惯。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易道”正是通贯儒家、道家的中华大道,是中国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围绕什么是“中华文化的主干”问题,目前有三派观点,一是“儒家主干”说,二是“道家主干”说,三是“儒道互补”说,我是赞成“儒道互补”说的,但要进一步找出“互补”的交点,我认为儒道互补的交点就是“易学”,就是“易之道”,因此我提出“易道主干”说。
我认为,“易道”对中华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无论是以易理为指导思想规范各学科的学术走向,还是以易图为框架建构各学科的理论体系,都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往往或援易为说,或援以入易,从而都或多或少地与“易”建立了一种亲缘的关系。因而从“易学”入手,从“易道”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探讨中国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思想来源、理论特征,就成为必要而且可能。
我的乐趣在于从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中寻找《周易》的基本原理、“易学”的哲学智慧,发掘“易学”与中华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内在关系,企图重新确认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易道”层面揭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人文价值和发展规律,承续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精神,发挥“易文化”弥纶天人、贯通时空的品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互通、中西文化的融合……这将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