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有许多周易研究的学者,其中有许多人著书立作,对周易预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焦循
焦循(1763一1820),字理堂,清江都(今属江苏)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与当时阮元齐名。后应礼部试不第,遂托足疾不入城市十余年,潜心著书。易学著作有《易图略》八卷、《易章句》十二卷、《易通释》二十卷、《周易补疏》二卷、《易话》二卷、《易广记》三卷等。
《易图略》成书于嘉庆癸酉(1803年)。自序曰:“余学易所悟得者有三:一曰旁通,二曰相错,三曰时行。……本经文而实测之,易亦渐而明,非可以虚理尽,非可以外心衡也。余初不知其何为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后知比例之义出于相错,不知相错,则比例之义不明;余初不知其何为旁通,实测经文传文,而后知升降之妙,出于旁通,不知旁通,则升降之妙不著;余初不知其何为时行,实测经文传文,而后知变化之道出于时行,不知时行,则变化之道不神。未实测于全易之先,胸中本无此三者之名,既实测于全易,觉经文传文,有如是者乃孔子所谓相错,有如是者乃孔子所谓旁通,有如是者乃孔子所谓时行。测之既久,益觉非相错、非旁通、非时行,则不可以解经文传文。
《易》道广大,得其一端者足以为说,焦循乃是得其一端而建图立说者。
辛绍业
辛绍业,字馥千,江西袁州府万载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其易学著作,今见北京图书馆藏嘉庆六年(1801)笃庆堂刻《易图存是》二卷。
辛绍业序《易图存是》曰:“易义奥赜,图说汗漫,穿凿附会,概非本旨,邵朱大儒,不免斯病,况其他乎?少而学之,蓄疑莫释,研穷既久,于心有会,爰本经传,汇而为解。一图之成,必求有据,一义之立,求为可通。庶存其是,不致背圣。”
崔述
崔述(1740—1816),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嘉庆元年(1796)任福建罗源知县,后调上杭县。《清史稿》有传。嘉庆六年(1801)十月去官后,矢志著书,以毕生精力著成《考信录》三十六卷(前录二种四卷,正录五种二十卷,后录五种十二卷),又以与《考信录》相涉者为《翼录》四种十卷,杂著二种四卷,文集题“无闻”四卷,诗集题“知非”,加之“赘编”、“别编”共三十四种八十八卷。嘉庆二十二年,其弟子滇南人陈履和刻《三代考信录》于山西太谷。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崔东壁遗书》,前有顾颉刚序,后有附录及索引。易学著作有今见《易卦图说》一卷。
赵继序
赵继序,字芝山,号易门,休宁(今属安徽)人。乾隆辛酉(1741年)举人。著《周易图书质疑》。
《周易图书质疑》原书不分卷,首为古经十二篇(不载经文,逐节诠释经义),次为图三十二,各系以论说,又有“大衍象数考”、“周易考异”、“春秋论易考”、“卦爻类象”等篇。清四库馆臣据安徽巡抚采进本厘定为二十四卷,著录入《四库全书》。
《系辞》“河出图,洛出书”以新解之角度,否定了黑白点河洛图书。虽不似今人大胆谓此句为窜语,然亦足见其勇气。又取《周易》之图据“易大传”之辞而分之为“三易”之图,此虽有“曲解”之嫌,然其所谓图书由《易》而出之说,较之谓《易》由图书而作者,仍为有见。
这些学做对周易的研究非常的深入,多读他们的书,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易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