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道古易致力于古文化研究与传承;八字命理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地理风水、起名、择吉、天机之门易学风水学院易卜一道馆官方论坛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0

道教基础之道士的内丹修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1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丹”作为道士们的一种修炼方术,系相对于“外丹”而言。作为道士们的主要修炼功法之一,内丹修炼术不同于外丹修炼术之处主要在于其不是以金石铅汞等药物在炉鼎中冶炼成金丹来服—食,而足以修炼者自己的身体为炉鼎,以身体中的精广气、神为药物,通过一系列特殊的修炼功法,在自己的体内炼成“金丹”。因这种修炼主要是在修炼者自身的体内“作业”,故称为“内丹”修炼。道士们认为,通过这种不假借外物的自我修炼,便能收到如服食金丹那样的功效,获得金刚不坏之身,寿蔽天地,不死成仙。
    内丹术是继承、综合了古代的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气功功法,同时也继承不口发展了古代精、气、神学说和经络学说,并以<周易)阴阳、图卦说为理论框架,M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修炼功法,是宋元以后道士们的主要修炼方术。关于内丹术的起源,说法不同。有人认为东汉末已有之,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就是讲内丹的,其所说的清虚内守、强骨益气、会精养神、筋骨致坚等等,均属内丹功法;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已有之,如(黄庭内景经)中的“琴心三叠僻(wd舞)胎仙”讲的就是内丹,甚至东晋时许逊<灵剑子·服气诀)中还有了“服气调咽用内丹”的说法;又有人认为隋朝的名道士苏元朗的<旨道篇)就是专讲内丹的著作。不管如何,在唐代持内丹修炼术的道士已逐渐增多,这自然与唐代道士迷恋外丹服食中毒身亡的惨痛教训有关。
    唐末五代时期,研讨内丹在道土们中间已普遍成风,产生了如<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入药镜)等内丹著作,内丹修炼术的理论和方法更力口丰富和系统化了。宋代以来,内丹术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以名道士张伯端所传功法为相,主要流行千南方。张伯端的<悟真篇)等为该派功法的经典著作,其特点是主张先命后性。北宗以全真道教主王重阳为相,(重阳全真集)等道书为该派的经典著作,其特点是主张性命双修,以修性为先。此后,又有元代道土李道纯创立的中派,明代道土陆西星创立的东派,清代道土李涵虚创立的西派。
    正因为内丹术只不过是道土们为了避免外丹术所带来的中毒死亡代价的替代性的修炼方术,所以其与外丹术实际上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通俗些说,“内丹”不过是道士们将“外丹’’移至自己的身体之内宋炼罢了。就是说道士的炼丹炉鼎不再是那些金属制的沉重家伙了,而是他自己的躯体;炼丹药料也不再是什么丹砂、铅汞、硫汞了,而是自身体内的精、气、神。这三者经过一定的修炼(自然也并非是容易的事)而凝结成的东西仍叫“金丹’’①(或叫“内丹”、“圣胎”),其功效可使人养生长寿,甚而成仙不死。所以,内丹术基本上沿用了外丹术的那一套术语。这说明,从内在原理来看,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是道土们求取仙丹以谋永生的手段。正因为如此,修炼内丹便成了他们曰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并且都宁愿为此而承受修炼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种种辛苦。对于内丹道士来说,虽然表面上看来不必像外丹修炼盖屋、安鼎、升火,以及守候在丹房中忍受寒暑侵袭、烟火熏烤等诸多辛苦,但是要真正炼出“内丹”宋,则更有登天之难,仅从时间上来说,就远非一年半载所能奏效的,所以比外丹修炼更能考验一个道士的信念与毅力。
    一般说来,道士们进行内丹修炼的过程分为筑基准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这样四个阶段。筑基准备是内丹修炼的前提,要求道士或道姑以基本功调理好自身的一切,达到精全、气全、神全。比如要无病、填亏、补虚,男性戒绝房事,女性回绝月事。并且还要改变呼吸方式,因为呼吸时㈠顺行成人,逆行成仙”。其要点是吸时收腹,呼时鼓腹,且要细长均匀深厚。
    炼精化气是内丹修炼的“初关”,目的是使体内精、气这两种药互化互凝,结成先天之气——大药,就已能防病健身了。
    炼气化神是内丹修炼的“中关”,目的是将精、气、神三者炼至更高层次的“统一”状态,使它们凝结成‘‘圣胎,,(亦即‘‘内丹”),其时,“圣胎”留在体内循行,便使修炼者得以长寿还童了。引下,运输丹药(精、气、神)在体内循环,先由背部通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三个部位),然后沿前面三丹田下降。三丹田指上丹田(脑部泥丸宫,在两眉间)、中丹田(胸部黄庭宫,在心窝处)和下丹田(腹部脐下一寸三分处)。通三关谓为“进火”,降三田谓为“退符”,如此周行于人体这一小小天地之中,有如天地相合、时运周转而又天人感应,便可皈依自然之神、虚化成仙。这种被称为“周天功法”或“还丹”的内丹术,为后世气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道教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修炼内丹术的著名道土,为内丹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首先应该掘到的是隋末唐初的著名道士苏元朗,他对于内丹修炼术,曾作过大力的提倡,并且在内丹理论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探讨和阐释。苏元朗曾在罗浮山青霞谷修道,故自号青霞子。必深究,但苏元朗重视与提倡内丹修炼术,却是真实的。苏元朗还在<龙虎金液还丹涌元论)中,明确地将神丹U刁于心炼,说:“天地久大,圣人象之。精华在乎曰月,进退运乎水火,是故性命双修,内外一道,龙虎宝鼎目口身心也。身为炉鼎,心为神宝,津为华池,惟用天铅。……有物之时,无为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谓归根复命,犹金归性初而称还丹也。”可见,苏元朗的确是有将外丹理论转化为内丹理论的企图,并且进行了切实的实践。道教中人说他修炼内丹9年而道成,冲举而去,自然未必可信,但内丹术因他而渐兴却是事实。
    唐代的道士,有许多是内、外丹兼修的,如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孙思邈曾在五台山中隐居修’道。五台山又称“药王山”,在今陕西耀县城东。山中翠柏葱郁,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整个山势高而不险,卑而不夷,山顶有五小峰对峙相聚,顶平如台,故称“五台山”。在山中,孙思邈一边炼外丹服食,同时又修炼内丹。每天,他鸡鸣时分就起床,先在室内自我按摩,活动肢体,然后在户外漫步,排出体内废气,饮霞餐露,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活动的时间,根据气温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远者二三里,近者仅数百步而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称此为“小劳”。户外活动之后,孙思邈便回到屋中,面向南,双手放在膝上,徐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然后,定心禅坐,闭目养神,让元气由丹田自达涌泉穴,使“身体振动,两脚卷曲,床坐有声啦啦然”。每天他都坚持这么练一二次,他认为“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只要去掉名利声色、喜怒哀乐的惑扰,善于养生,坚持修炼,延年益寿、或长命百岁完全是可能的。孙思邈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在于他相信炼内丹可使人“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美食,气力强健,目病皆去”。(<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孙思邈还注意将修炼内丹与运动和饭食相结合。在曰常生活中,他坚持不吃生食、陈食,饭后漱口,并对最常见的水果、谷米、菜蔬等150多种食物的性质和食疗作用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平时,他坚持练功后散步,吃饭后“行步踌躇”。孙思邈修炼内丹的目的比较现实,即注重健身去病,延年益寿,而不过分迷恋于尸解成仙。这与他将炼制外丹与“救疾济危”结合起来,重点在运用炼丹术宋炼制药剂是一致的。孙思邈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终年101岁,如此高寿,正得益于他舶内丹修炼和其它养生术。
    唐末五代时的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彭晓、陈抟等高道,以自己亲炼亲传的努力,将内丹道派推向了道教的前沿地带,较业已衰退的外丹道派更为世人注意。吕洞宾本是唐末道土,名岩,道号纯阳子,后来道教内部和民间将他神仙化,为他编织了许多仙话,列为“八仙”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现实生活中的吕洞宾也是一个修炼内丹的高手,他年过百岁之时,身体仍相当健壮,步履如飞,状貌如婴儿。他在隐居修道的曰常生活中,内外丹兼‘修而侧重于内丹炼养,并曾作<内丹百字吟),介绍了自己如何炼气养神固精,在身体内部通过存精保神运气的功夫而炼成“圣胎”,而返老还童,其曰如: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同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内丹修炼理论,其特点是不假于外物,视人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料,“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大概正因为吕洞宾是一位内外双修的高道,且成就惊人,享年甚高,所以死后便被列为“八仙”之一,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被称为“睡仙”的北宋名道陈抟,亦是一位造诣精深的内丹修炼家。他的内丹修炼功夫体现在唾上,不过这种睡不是普通人的睡懒觉,而是一种高深的内丹术。陈抟可以不吃不喝不动地酣睡一个多月,他曾写过一首<睡歌)进呈宋太宗:“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凭时正鼾睡。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君子,只争此小闲气。怎如臣,问清风岭头,白云堆里,展放眉头,解开肚皮,一觉睡去,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无年’’的潇洒超脱的‘‘睡仙”形象。陈抟的这种“睡功”奥妙何在呢?说穿了就是‘‘胎息”功夫,其修炼秘诀祢为“胎息诀”,:《道藏)中对此有记载:有个叫金砺的云游者去华山拜访陈抟,正值陈抟睡觉。有人告诉金砺陈抟一睡长则数月,短则月余,金砺只好怏怏而去。次年他再去华山,终于见到了陈抟,便请教睡功之奥妙。陈抟介绍说睡有世俗之睡与真人之睡的区
别,世俗之人,因饥饿而食,因倦困而卧,鼾声四闻,心志被吃喝玩乐所遮盖,神识为名利所吞没,一夜数觉。而得道真人的睡,饮纳玉液,运转真气,神水循环体内,然后神出躯体,出没昆仑紫府,遍游洞天福地,冉冉如祥风,飘飘如白云,履虚如覆实,升上若就下。在唾中,不知岁月之迁移,不愁陵谷之改变,所以能睡的久长,睡的安稳。据<天仙道戒须知)介绍,陈抟的睡姿是:或左或右侧卧,左侧式则是弯曲左胳膊,以手心垫面,伸开大拇指和食指,将左耳贴放在拇指和食指中间,腰背伸直,左腿弯曲,须接触到小腹,右腿伸直放在左脚旁侧,右手心贴在肚脐之上。右侧式如左侧式,只是反左为右罢了。陈抟还作过两首描写“世俗之睡”和“至人之睡”的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
举世以为息,魂离形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欲动。
堪笑尘地中,不知身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
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长存药,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可见,陈抟的睡,确实是一种高深玄妙的内丹修炼功夫,据说是得之于一位叫何昌一的西蜀高道所传授的“锁鼻术”。吕洞宾曾解释陈抟的睡是尸抟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炼内养,非真睡也。”(<华山搜隐记))确实如此,陈抟不仅以“睡功”闻名于世,而且精于(易)学,他作的<无极图)概括了内丹术的功法和理论特点,对后世内丹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尽管内丹修炼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变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但无论修哪一派的功法,重视“鼎炉”(修炼道士的身体,尤指任督脉以上的几个关键部位)、“药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尚道卜易-天机之门易学风水学院易卜一道馆 ( 滇ICP备2023004069号 )

GMT+8, 2024-11-25 21:38 , Processed in 1.0923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