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道古易致力于古文化研究与传承;八字命理预测、六爻占卜、奇门遁甲、地理风水、起名、择吉、天机之门易学风水学院易卜一道馆官方论坛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0

崇儉抑奢 樸素易簡 損益盈虛 知止知常~胡誠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8: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儉抑奢 樸素易簡 損益盈虛 知止知常
------道教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與途徑
胡誠林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黨中央第一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列入“十一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這一戰略思想的提出和確立,充分體現了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執政理念,突顯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和諧境界。用道教的話講,謂之“大德”和“上善”。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目標的提出,一方面源於我們的事業、生活要繼續向前,我們的社會還要發展,人類還將走向無限光明的未來,而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卻是一個資源有限,甚至已經短缺的世界。儘管有些資源有其再生性,但其再生的速度卻遠不能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為之困惑的矛盾所在。緩解這一長期困擾人類矛盾的唯一辦法,貴在節約,重在保護自然;另一方面則源於我國多年來經濟發展的實踐。正如溫家寶總理在作《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所述:“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過多地依靠擴大投資規模和增加物資投入,這種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採取有力措施,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質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源乃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維繫發展的根本。珍惜資源、節約資源、愛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正是道教不懈努力與追求的社會觀。
崇尚節儉、反對奢華、抑制浪費是道教神聖信仰的重要思想。道教認為萬物稟道而生,蓄德而成。故一切蠢動寒靈、形色物類,生性含靈、有情有性、淳樸自然。道祖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這種道化乾坤、萬物有靈、眾生一體的宇宙生成觀與事物認識論,形成了道教尊道貴德、崇尚自然、傚法自然、熱愛物命、眾生平等、節儉有度、謙讓不爭的道學體系,並於這一思想體系的基礎上,特別強調重視生命、節儉資源,反對過分佔有和縱欲浪費。道祖老子言:“吾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周易·謙卦·彖》中亦有“人道惡盈而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而道教全真龍門派邱處機祖師則進一步指出“粒米文錢俱皆有所關係,乃世之膏脂,農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難消,豈無功而受”。顯然,道教信奉的這種崇儉抑奢的思想信仰是以尊道修德為基礎;以惜愛物命、和諧平等為前提;以順物之性、樸素自然為法則;以謙下不爭、可欲有度為境界;以共生共榮、追求長久為目標,以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到對社會、自然關懷為責任的泛愛精神。道教習慣稱之為“儉德”。
清心寡欲、見素抱樸、易簡無為的精神,乃道教徒始終秉持的基本修行功德。即主張將修煉節儉之德與自身的言行舉止、處事待物,乃至於生活起居等細微方面聯繫在一起,追求一種恬淡平實的淳樸生活與精神自由。
在道教看來,人之所以不能清心寡欲,樸素自然的面對生活,皆因貪婪所牽,緣物而累。故道教有“一念純真金可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的功德觀和“德向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的惜福思想。道祖老子教人要“處其實,不取其華”,“以儉治身故無憂”,“少則得,多則惑”。《易》曰“天地之道易簡”,“乾以易知,坤以簡能”。道經《天隱子·易簡章》中亦有“至道不繁、至人無為”的論述。唐代著名道士譚峭認為“儉德”乃“萬化之柄”,其曰:“儉于聽可以養虛,儉于視可以養神,儉于言可以養氣,儉于私可以獲富,儉于公可以保貴,儉于門闥可以無盜賊,,儉于環衛可以無叛亂,儉于職官可以無姦佞,儉于嬪嬙可以保壽命,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知儉可以為萬化之柄。”(《化書·化柄》)指出了天地萬物、社會人生和諧相處、繁榮有序的奧秘在於運用了易簡淳樸、恬淡自然的法則。這一事物規律性的認識與總結,成為後世道教徒行持的重要價值取向與生活主張。所以《天隱子·安處章》和《重陽立教十五論》在論及出家修行的居住環境時認為“何謂安處?曰:非華堂邃宇、重裀廣榻之謂也”。“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強調了從儉貴實、澄心遣欲是人獲取功德、身心健康、自然自在、物我不傷的關鍵。
尊重自然、損益盈虛、知止知常,“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是道教踐行節約,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行為規範。
道教認為,物之所生各賦其性。順其性而輔助之,故能長久長生,反之則形消命滅。《周易·乾·文言傳》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陰符經 》則曰:“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時,百骸裏,動其機萬化安”。說明天地人三者一體,有互為借助、生化的作用。故維繫好這種關係的關鍵在於認識其內在的規律性,把握好適度性,即相宜、和諧,遵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自然法則,提倡天人合一、物我合同的處世理念,做到“治歷明時”、因勢利導與“去甚去奢”。
在涉及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的問題上,道教還提出了惡貪知足、損益盈虛的主張。老子認為:“知足者富,儉,故能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周易·節卦·彖》指出:“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損益盈虛、與時偕行”。道教《初真十戒》第八戒亦規定“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恤貧窮”。這裡皆強調了在生活方式上樸素知足,行節儉之道;在發展要求中能控制數量、講求精良,合理分配、盈虛互補,是維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有序發展的根本。
此外,倡導善待一切有情生命,尊重自然界萬物自身榮枯消長的規律性,踐行知止知常之德,力戒肆意縱欲、為而無度的思想,則是道教維護生態平衡,維持資源持續長久發展的重要思想。正像《重陽立教十五論》中指出的“砍伐樹木,斷地脈之津液”。《文昌帝君陰騭文》則要求“勿登山而網禽獸,勿臨水而毒魚蝦”。道教最基本的五戒中的首戒就是“戒殺生”。道祖老子認為,“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天地相合,乃降甘露”。可見,現保護生態平衡、實現資源的持續發展,貴在珍愛一切有情物類,重在改變人類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關鍵是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實現主觀意願與客觀要求的和諧。今天,我們國家實施的開發西部、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戰略,就是一種資源與優勢互補,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協調的科學戰略,是道祖老子所言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思想的生動體現。
“尊道貴德、崇儉抑奢”是道教奉行節約思想的信仰基礎;“樸素易簡、損益盈虛”乃道教修為儉德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追求;“知止知常、重生貴實”為道教實踐節約理念的行為法則和自然關懷。因此,道教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努力實踐中,首先要引導、教化道教徒從思想信仰的高度、從教義內涵的深度、從國家與時代要求的廣度,認識資源節約的重要性,增強資源保護的緊迫性,提高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積極主動性。形成節約從我做起,影響和帶動人人節約的良好社會氛圍。
其次要發揮道教團體的作用。道教團體是聯繫廣大道教徒和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加強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中,道教團體應該根據道教自身的實際與特點,制定道教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施辦法,建立組織、健全制度,大力開展理論研討與各種學習宣傳活動,指導各地宮觀加強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的管理,建設資源節約型宮觀,使這項工作能深入到每個道教徒的日常修行中。
最後應大力彰顯道教宮觀的教化功能。宮觀是信眾結種善緣、實現信仰、精神向化的重要場所。宮觀中常住的道友更是廣大信教群眾思想交流、道德垂范、現身說法,最直接、最感性的對象。因此,道教宮觀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工作中,無論從組織作為還是個人修持都應起到帶頭模範作用。一是要廣泛發掘、整理、宣傳道教傳統的節儉義理內涵。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節約理念與價值觀;二是要用行動感召人、引導人。如:開展相關節約活動;倡導道家素味清淡的飲食習慣;珍愛動物,反對殺生;植樹造林、保護生態;提倡宗教祭祀用品的環保化,避免、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等等。
總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貴在自覺,重在行動;根本是要尊道貴德、樸素易簡、損益盈虛、知止知常。做到安身立命、正己化人;尊重自然、惜愛物命;行為有度、處下不爭;實現物我和諧,生榮與共的持久發展。這一傳統的“儉德”實踐,既是道教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理想的重要途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尚道卜易-天机之门易学风水学院易卜一道馆 ( 滇ICP备2023004069号 )

GMT+8, 2024-11-24 13:46 , Processed in 1.1949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