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的认识
一、关于太极《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是周易,八卦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没有争论的。但太极是什么,如何看待、如何解释太极古今中外却存在颇多的议论。
太极在易中处于最基本的地位,按现在的术语来说,太极相当于宇宙的本源,从太极生出两仪,即产生阴阳,产生了天和地,天为阳,地为阴。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的本源有多种说法,使用多种不同的名称。老子的《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是将“无”作为宇宙的本源。《后汉书》曰,“天地者,元气所生,万物之祖也”。《公羊传》曰,“变一为元,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太极,无,一,元气或气都是宇宙本源,天地之始。这些不同的名称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呢?古往今来,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无极生太极,无是个比太极更基本的概念。无极又是什么呢?没人能说清楚。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宇宙本源、指天地之始,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概念,即使在某些方面有差异,也只是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侧面,不是本质的差异,没有必要细加区分。
太极是中国自有的、独特的对宇宙本源的认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儒学和道家关于宇宙的认识都建立在太极这个基石上。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对宇宙本源的认识则完全不同,佛教认为万物起源于“识”。按现代语言说,“识”是精神性,属唯心论的范畴;而太极是物质性的,属唯物论的范畴。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太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按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则可认为,太极是大爆炸前的混沌状态。按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时空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宇宙是无中生有,太极则是无。
有人认为,太极产生于阴阳之前,产生于天地之前,是天地之祖,而现实的世界是在天地诞生之后的世界,太极是无、是虚,因此研究太极是什么,没有任何意义。
笔者认为,太极具有双重性,一重含义指为宇宙本源,生阴阳,是天地之始;另一种含义指为宇宙本体,是阴阳共聚、和偕相处的整体,如太极图所示,一半为阴,一半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没有了阴阳,脱离了阴阳,也就无法谈太极。太极代表阴阳的整体,代表阴阳的和偕。太极与现代科学中的概念无法对应。笔者在《天感》一书中,提出了宇波的假说,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比电磁波更基本的波,起名曰宇波,宇波可与太极相对应。宇波的假说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用现代实验科学的方法研究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启迪。
宇波的基本特性是:没有质量,不占有空间,或者说空间属性不清楚;宇波有能量,但能量特征不知道,目前没有测量方法和仪器;宇波携带有特定的信息,是特殊的信息载体;宇波的时间属性是多维的,或者说与虚时间有关,虚时间是物理学家霍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宇波是与宇宙共存的;宇波与微观粒子的量子波相互作用,量子波崩溃了,不确定的微观粒子组成了确定的宏观物质;在宇波所携带的特定的信息的作用下,生命才有了活力,或者说宇波是生命活力的起源;人的意识是脑细胞电信号与宇波共同作用的产物,一些人的意识可以从体外宇波中接受某些信息,意识也可以产生宇波,意识与宇波可以发生互相作用。有了宇波的概念,就可以解释许多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
太极是如何与宇波的概念相对应呢?宇波比电磁波还基本,电磁波可认为是宇波二级效应,也是阴阳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电为阳,磁为阴;电子为阴,正电子为阳。太极生阴阳,宇波生电磁波。万物都有阴阳,万物都有太极,万物都有宇波。生命中有阴阳、有太极;生命中有宇波。意识中有阴阳、有太极;意识中有宇波。
二、关于阴阳
《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笔者的理解是,道者,普遍规律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三重含义。
第一,宇宙万物都可区分为阴阳,宇宙是阴阳这对矛盾的整体组合,阴或阳缺一不可,有阴就有阳,如:天与地;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男人与女人;水与火等等。
第二,不仅万物可分阴阳,而且万物自身有阴阳,如:正面与背面;上面与下面;外与内;等等。
第三,一阴一阳,有阴有阳,阴阳和谐才谓道。缺阴或少阳,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不和谐都不是道,都不符合自然或宇宙的规律。宇宙的规律就是宇宙的和谐。音乐所以动听,是因为各个音色的和谐,高音为阳,低音为阴,高低音的和谐也是阴阳的谐和;给人美感的绘画,亮色为阳,暗色为阴,色调谐和也是阴阳的谐和。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人要能生存、发展,能生活的幸福,就需要自身的阴阳和谐,需要与自然界阴阳和谐。
人自身阴阳和谐主要表现为,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的和谐。物质欲望是有形的,为阳,如吃、穿、住、行等。精神欲望(或称灵欲)是无形的,为阴,如求知、出名、受尊重、爱、恨等。性欲是覆盖这两类的特殊欲望,激素产生的性冲动属物欲类,感情属灵欲类。
现代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物欲放纵欲的基础上,是一种“拜物教”,将满足人们无止境的物欲作为最高宗旨,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欲望。现代西方社会中,暴力、色情、毒品泛滥,生态环境破坏,都是物欲与灵欲不和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是阴阳不和谐,是阳盛阴衰。
人的灵欲和物欲要和谐,在物欲盛于灵欲几百年后,现在对物欲就必须适当的节制。人的物欲若不适度的节制,将永无满足之日。现代的许多人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渔夫,将科学和经济发展当作能带来一切的金鱼,他们若不能及时觉醒,最终会失去一切。适度节制物欲与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矛盾。适度与时代有关,与社会经济况状的大环境有关,与个人经济状况的小环境有关。对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人,要达到灵欲和物欲的相互和谐,有不同的内容。对青少年来说,应重理想,而不应该追求名牌产品的享受。俗话说:“玩物丧志”;“俭以养志”。对中年人来说,对物质生活要有知足感,过去有俗语“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的人是否应满足于“衣食不愁,两室一厅”的物资环境,是否应更重家庭和睦的亲情呢?由于一些媒体的浅薄和误导,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成为了现代流行病。感情生活是更丰富了,还是更麻烦了呢?“饱暖思淫欲”只是放纵肉欲的写照,是物欲与灵欲不和谐的反映。对于有钱人来说,关心希望工程、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会得到金钱所不能给的精神满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的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二者才能和谐。现代社会的人需要精神生活更充实、更高尚。理想、道德、情操、文化艺术等将更被人们所重视和珍惜。现代文明需要人自身的阴阳和谐,需要灵欲与物欲的和谐。
现代文明还需要人与自然界的阴阳和谐。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主动的,为阳,生态环境是被动的,为阴,仍然是阳盛阴衰。现代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吃穿住的最基本要求,而是为满足无止境的物欲,不是把地球当作养育人类的母亲,而是把自然当作永不枯竭的宝库,人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有资料说,在过去的25年间,世界上天然资源的三分之一被消耗了;尤其是淡水资源减少过半。如果这个资料可靠,如果全球还以过去的速度消耗资源,那么再过25年,将无天然水可用;再过75年,主要的天然资源都将消耗尽。1999年,世界上因河流污染或水源枯竭而产生的环境难民就达2500万之多,超过了由于战乱而产生的难民数量。世界上500多条大河,只有两条还算健康,一条南美的亚马逊河,一条是非洲的刚果河。1992年到1998年,中国黄河中下游平均每年断流的时间长达110天以上;1997年冬到1998年夏,断流时间长达220多天,断流的长度约720公里。按现在趋势发展下去,可能用不了几十年,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将会从地面上消失。
中国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现在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有资料表明,美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达到现代化的代价是,美国消耗主要天然资源的比例占世界天然资源消耗总量的40%;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按此推算,要达到现代化水平,中国消耗主要天然资源占世界的比例将超过100%,这可能吗?如果我们将美国的现在人均生产和生活水平作为中国一百年后要达到的目标,那时中国将有20多亿人口,汽车产量要比现在增加几百倍,住房要增加几十倍。这又需要占用多少耕地、消耗多少钢材、天然气和石油呢?那时的河流将是什么样子?天空将是什么样子?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非常短的时期,百年后人们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有的学者说,尽管过去的文明有种种问题,但它支持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文明如果仍然放纵物欲,如果不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很难再维持一百年。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页:
[1]